中国的旅游景点,大部分都有佛教寺庙的存在。十一小长假期间,大部分人都会出去旅游,现在大部分人都信仰佛教,到一个庙宇参观拜菩萨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但是很多人对寺庙仅仅是参观好奇而已,并不了解寺庙的布局常识以及拜佛的一些规矩。小编特别整理了一些资料,让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寺庙。
进山门之后,两旁的钟楼、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。
弥勒菩萨经常被塑成:和蔼慈祥、满面笑容、豁达大度、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,常被称为笑佛、欢喜佛、大肚弥勒佛。代表的是生平等心,呈喜悦相。
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韦驮菩萨,它一般身披铠甲,手持降魔杵。
韦驮菩萨
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。韦驮又叫韦琨、韦驮天、韦驮菩萨,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,是佛教护法神。韦驮背对弥勒佛,面向大雄宝殿,降魔伏鬼,保护佛法。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,十指合掌,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:
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,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,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;
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,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,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;
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,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,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
四大天王
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(注:不是四大金刚)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《封神榜》里的不一样,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礼青,魔礼海,魔礼红,魔礼寿。他们分别是:
东方持国天王:身青色,名提多罗吒,手拿宝珠,有的说拿大刀,有的说拿琵琶。统率毗舍阇(d)(癫狂鬼)。
在有的寺庙中,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塑有比丘立像,都是他的弟子,年老的是迦叶尊者,中年的是阿难尊者。在释迦牟尼涅槃后,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先后继任,分别称作初祖和二祖。与文殊、普贤不同的是,迦叶和阿难是真实历史中出现过的。
规模较大的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。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(qié)蓝殿。西为祖师殿。
一般殿堂为三开间,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,象征如同帝王的“九五之尊”。供奉佛祖释迦牟尼,有一、三、五、七尊不同。
1、一尊佛:
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:
第一种坐佛。左手横置左足上,右手直伸下垂,名为“成道像”。或者:左手横置左足上,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,这是“说法相”。
第二种立佛。左手下垂,右手屈臂向上伸,这名为“栴(zhn)檀(tán)佛像”。
第三种是卧像。释迦牟尼涅像。释迦牟尼入寂钱向众弟子最后一次说法像。卧像四周大多塑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像。
2、三尊佛:
有“三身佛”、“横三世”与“竖三世”之分。
“三身佛”:释迦牟尼佛的三种化身;
中尊是法身佛:毗卢遮那佛
左尊为报身佛:卢舍那佛
右尊为应身佛:释迦牟尼佛
“竖三世”: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;
中间为释迦牟尼,为现世佛
左边(东)为释迦牟尼的老师“燃灯佛”,亦称“过去佛”
右边(西)为“弥勒佛”,释迦牟尼弟子,亦是法嗣,也称“未来佛”
“横三世”:是按空间、地域划分势力范围;
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
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
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阿弥陀佛
供五尊佛的通称东西南北中五方佛。
过去七佛,又称原始七佛,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,而释迦牟尼(Sakyamuni)是最后一位。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(从左往右,即从东向西):迦叶佛、拘留孙佛、尸弃佛、毗婆尸佛、毗舍浮佛、拘那舍尼佛、释迦牟尼。
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,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。
过去七佛,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,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。
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、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。不过,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。两侧各九尊罗汉。
6、三大士(或者大型海岛观音)
在正殿佛像背后,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。一般是文殊、普贤、观音三大士之像,文殊骑狮子,普贤骑六牙白象,观音骑龙。
海岛观音像:有些寺院于大殿面前修海岛,面北而设不观音像,立海岛上,观音右手据杨柳,左手托净瓶。
文殊菩萨:左手持智慧剑,右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,骑乘狮子。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,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。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。
普贤菩萨:头戴五佛金冠,身披袈裟,手执如意,神态庄重,坐骑为六牙白象。应化道场为峨眉山。
7、东西配殿
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。
伽蓝殿,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。以伽蓝菩萨(关公)形象为代表。
建在寺院山门前,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。如福州涌泉寺山门前的放生池,大到要在周围筑上矮墙,防止游人掉入水中。放生池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创立,由香客将购来的鱼在放入水中,以示佛家好生之德。唐代宗乾元二年(759),诏令天下寺院皆设放生池。放生池还能起到贮水作用,可用来救火。设计放生池时就要考虑与泉眼或河流相通,否则将是死水一潭。福建仙游的三会寺,其放生池为全国最大。
四、经幢
进寺庙要注意哪些忌讳呢?
四、敬香
无论佛道烧香皆喜以左手持香,右手护香,忌讳以口吹香这一不礼貌的行为。
五、穿着禁忌
宗教场所,庄严之地,何况还要附身礼拜,不论男女皆不宜穿着过于暴露。
(香三根即可,插香时切记过寸神不信,三根香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远,勿要抛香。)
六、言语禁忌
请把出家人当人尊重,普通人不会问的尴尬事,也不要问和尚道士,会冒犯普通人的言语,也会冒犯出家人,毕竟出家人也是人。别外在任何公共场所大声喧哗、乱扔垃圾都是不礼貌的行为。
七、过斋
如留在佛寺道观吃饭,切记一定不要浪费!不是说所有的佛寺道观都很穷,而是佛寺道观的饮食由十方信众供给,浪费不得!
(道教还有三不问之说,不问年龄,不问出家原因,不问俗家籍贯家长)
八、未经允许不要去道士丹房或僧人寮房
道士的房间叫丹方,僧人的房间一般叫寮房,大家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有人随便进你房间,你开心吗?
九、勿要在神佛面前诅咒他人
大家拜神佛的时候多会许愿,如果要许愿一定要许正能量的愿望,不要许诅咒他人的愿望。
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
未来心不可得”,
我们要做的,就是活在当下。
【阿弥陀佛】